面对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日期:2020-01-2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让春节变得如此漫长。每天网络上的各种新闻报道、实时数据、救援信息让本就紧张的神经变得更加敏感。如此关乎生命健康的大疫情,每个人都不免恐慌,开始面临着各种担心、害怕、食不知味、夜不能寝,更加担心灾难随时会降临、生命随时可能遭受危险。

    面对危及生命的灾难时,我们都可能出现一些与平常不一样的心理、行为反应,下面我们将罗列一些最为常见的表现,这些表现是任何正常人群应对任何危机事件的正常反应:

    情绪方面:出现了对这场疫情的无法控制的紧张、担心、焦虑、恐惧,控制不知担心会不会被感染,甚至出现对传染来源、对政府、对干预措施的抱怨、愤怒;对疾病得不到控制的愤怒和无助、绝望;也可能变得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惹,对待家人、外人没有耐心。

    躯体方面:可能出现不自主心慌、胸闷,头痛,容易出汗,总是感觉心里不踏实、身体各种不舒服,容易疲倦、食欲下降、睡眠变差,甚至出现血压升高、月经周期紊乱等情况。

    认知方面:可以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总觉得自己可能被感染,对身体各种感觉特别关注,并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疫情”联系起来。觉得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危险并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如此脆弱、难以相信他人和世界等。

    行为方面:出现逃避、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场景,也或者反复去查看疫情的进展消息、行为变的冲动、经常发脾气;开始饮酒、吸烟,或者饮酒、吸烟增加等,甚至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

    上述的这些表现不是独立出现的,而是相互影响,共同出现的。举个简单的例子: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如何自我调整

 

 

    焦虑和恐惧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正常的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助于个体渡过危机,但过度的焦虑会使人行为失当,恐惧也在这些不当行为中迅速蔓延开来,造成人群的恐慌。那么面对疫情时个人将如何采取有益的反应呢?

1.从行动上积极应对

1.1正常作息、保证饮食和睡眠,适当运动和娱乐是维持自己身心稳定的基本条件——保护易感人群。

1.2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可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

1.3如有潜在接触史,需留意自己的症状,必要时自我隔离,积极就诊,目前网络就诊平台已开放——隔离传染源。

 

 

 

2.做好心理上的自我调整

2.1相信政府所公布信息的权威性,不要轻易相信未经核实的信息,更不要以讹传讹,也需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关注的频率,适时轻视一下,做一些可让自己更开心的事情。

2.2学会识别自己生理和情绪上的不适,虽然我们可能并没有感染肺炎,但我们会有心身不良反应,这些可能表现为失眠、食欲差、心慌、头昏头痛等,也可以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不良反应较轻时可自我调整,当反应严重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2.3“响应号召”、“提供资源”向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希望大家能在此次危机中先调整好自己,适应新的平衡,然后可再出一份力,共渡难关!

 

 

 

3.焦虑恐惧情绪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时该怎么办?

3.1接受自己有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这是个体面对危机时的正常反应,不要否认和排斥它们。

3.2化被动为主动,现在各种信息传播不断,可主动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增加知识储备,以帮助周围的人或供必要时使用,在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可提高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而不仅是被动接受谣言而引起恐慌。

3.3很多时候恐惧和焦虑并不是因为信息缺乏,而是信息过载,不断更新的信息也在不停拨动我们的神经,如果你属于容易焦虑的人,建议适当与网络进行“隔离”,因为对于“恐慌”你属于易感人群,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3.4做些能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事情,不管是看电视节目、看书、听音乐、运动、玩游戏,将自己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可以放松下来。

3.5 当身心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时,可以寻求学校专业的心理援助。

 

 

学校心理援助微信公众号

 

 

 

 

 

 

 

 

 

【打印本文】

手机扫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