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际理解的因素
日期:2014-11-11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易理解的东西,也有许多不善于理解的人,它是要人们运用心理原则去寻觅的理解,需要架设一座新的理解的桥梁。产生不理解的原因,从宏观来看,它涉及政治、社会、人类、自然、经济等很多方面;从微观来看,它涉及思维方式、情感心态、文化家庭等等。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人,都会碰到不理解的问题,那么人际理解的障碍在哪里呢?一般来说,人际理解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障碍。理解是一种双边活动,他们的行动一旦未被理解,就会忧伤、牢骚满腹、暴跳如雷。其实这是一种认识障碍,实际上,客观规律正好相反。“理解是暂时的,相对的,不理解是绝对的。”理由很简单:从不理解—理解一新的不理解—新的理解……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只要社会不停止发展,这个矛盾就永远不会消失。

    (2)观念障碍。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人们相互理解的根本障碍。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态度和结论就会不一样,由此而产生的情感也必然是相悖的,其行为也就必然不相径庭,在金钱万能的社会里,人们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就永远不可能相互理解。

(3)个性障碍。理解是个性的反映,有的人始终不被人理解,有的人始终不能理解人;有的人能理解一切人,有的人能被一切人理解;有的人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自己却不愿去理解别人,这些都是个性的一种反映。个性的表现应该是显明、干脆面洒脱的,而那些难难诺诺者常常不能也不会被人理解,如不清除个性障碍,就永远不可能获得相互助理解。

    (4)偏见障碍。所谓偏见,即是那种相悖于客观规律而一味固执己见曲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和生活见解。因而,积极克服人际理解中的偏见是增进相互沟通的一个基本前提。

    (5)归因障碍。归因是指“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是不是有其它企图?”“这样做能让人理解吗?”等等,了解了原因之后就可以加以预测,从而对人们的环境行为实行控制,这种控制一旦失效,就会产生理解上的偏颇而影响人际交往。

    (6)角色障碍。如果人们都只从自己的地位、角度上,而不是从客观地了解对方和真诚地尊重对方的基本出发点来考虑问题,那就不能获得相互的理解。这往往是上、下级之间,新同志和老同志之间.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相互不理解的重要原因。

    (7)频率障碍。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话,是不可能有共同的语言和不可能相互理解的。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促进相互的了解,消除误会和隔阂,沟通思想、增进感情。“知之深、爱之切”,这样才能促进相互的理解。

    (8)其它障碍。人们的文化教养、生活条件、经济地位、职业的差异,地域的差别、出身的不同、传统的文化,世俗的偏见、甚至入的性别、年龄等都可能成为人们相互理解的障碍,但是这些因素是非实质的。

【打印本文】

手机扫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