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能部门 > 督导室 > 正文
2017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报告
日期:2017-11-10 

         2017年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含五年高职)毕业生人数为1059人,就业人数为1046人,直接就业人数437人,就业率为96.94%,就业对口率81.69%,升学609人。

为了使我校学生的就业工作进入一个动态的循环反馈系统,及时了解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单位的思想表现、专业水平、人际关系和心理素质等情况及毕业生的社会评价,寻找普遍规律及典型个案,积累就业指导经验。从20179月,我们便开始着手毕业生毕业实习质量跟踪调查准备工作,从毕业生跟踪调查材料反馈回来后,我们通过分析调查所得的信息,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作了相应的调整.

2017年,对本校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已成为我校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对我校教改实践活动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我校上岗实习情况调查有助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此学校针对我校2016届全体毕业生实习情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习情况的反馈进行了调研,内容涵盖毕业生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团队协作,专业对口程度等方面。

以下是调查问卷详细统计数据表与调研结果:

1、调查的对象

对象是全校2017届毕业生。

2、调查的内容

内容:主要调查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协作精神、业务能力、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人际关系、心理素质、集体精神等方面是否适应用人单位及岗位要求;检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受欢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是否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本次共发放437份调查表,回收431

3、调查的方法:

1)向用人单位寄发和收集《毕业生跟踪调查表》;

2)不定期地走访实习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使用情况,并请用人单位结合单位的实际需求对我院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宝贵意见。

4、调查资料分析及结论: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习情况反馈

专业

 

调查年份

2017

发放份数

437

回收份数

431

具体情况

调查项目

实现表现(填写数值)

较好

一般

较差

思想和

职业道德

192

224

15

 

 

业务能力

129

231

71

 

 

实干精神

283

101

35

12

 

服从分配

253

178

0

 

 

社会交

往能力

153

192

86

 

 

合作精神

119

281

31

 

 

创新能力

9

126

284

12

 

健康状况

412

19

0

 

 

企业对学生总体满意度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78

342

12

合计(百分比)

18.1%

79.2%

2.7%

               

上表反映出我校毕业生所培养的职业能力的综合评价比较好。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专业基础素质与能力、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方面都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好评。

其中,用人单位也对一些实习生做了一些评价:对工作认真负责,适应性强,有上进心,为公司利益着想;踏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工作热情,在工作中还需要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

同时,用人单位也对毕业生能力需求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望学校能让学生多学习一些专业素养方面的课程;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专业知识还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创新,提高自身表达能力,提高对问题的判断和分析能力等。

就业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就业合同

在直接就业学生中,签订12年合同期限的毕业生最多,为263人,占直接就业总人数的60%;其次23(含)年合同期限的为19人,占4%3年以上合同期限的为33人,占13%。有66名就业学生未签订就业合同,占7%

(二)就业起薪

我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2679元,其中薪酬为15012000/月的最多,为35人,其次20013000/月,有192人,3000/月以上116人,以上合计占就业学生的9/101000元及以下的有4人。

(三)社会保险

在全部就业学生中,享有三险的毕业生有64人,享有五险的有19人,享有三险一金的18人,享有五险一金的205人,没有保险131人。

(四)职业资格证书

在全部毕业学生中,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有1036人,合格率为97%

四、就业特点

2016年相比,2017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去向多元化,毕业生择业趋于理性

2017年我校毕业生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比去年相比变化不大;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就读的毕业生增加了8.29%。这说明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择业趋于追求稳定。

(二)产业分布合理,适应经济转型需求

从事第二产业的,比2016年减少了9%;从事第三产业的增加了2.3%。从事第三产业人数的比例均有所提高,说明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产业分布合理,很好地适应了当前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就业地域多样化,学校推荐仍是主要渠道

2017年我校在本地就业的有360人,占全部就业毕业生的82.37%,比2016年增加21.07%;异地就业的比例减少了20.07%。这说明毕业生择业以本地为主,外地为辅,就业地域分布逐渐多样化。学校推荐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自主就业有所增加,毕业生就业渠道有所扩宽。

五、工作举措

(一)实习就业指导专业化

对在校学生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的就业指导,做好实习就业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实习班主任的培训强化引导工作,多次布置实习就业前的动员及教育主题班会。加强了毕业生的有关技能的培训,教会学生如何写就业推荐书,如何应聘工作岗位。通过实习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降低就业期望值,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鼓励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增强了他们职业选择的市场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

(二)实习就业服务日常化

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本学年我们的工作方针是: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着想,以“稳定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为服务宗旨。我们知道实习就业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关系到学校的跨跃式发展、关系到每一名学生前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我们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三)就业推荐系统化

学校坚持了“以生为本、开发岗位、妥善安置”的原则,在推荐实习就业过程中,积极联系企业,根据企业需求意愿双向选择,真正做到就业推荐系统化。

(四)加强考察力度,拓展就业空间

2017年是我校实习就业工作接受严峻挑战的一年,学校在稳定好原有实习就业基地的同时,站在市场的观念上,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和沟通,加大对本地区用人单位的考察,掌握最新的就业动态,拓宽就业渠道,建立稳定的新的就业基地,使学生就业面积更广、选择范围更大。利用学生巡查深入企业了解学生实习就业情况,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并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深入接洽,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利用QQ群、电话、电子邮件、微信群及至亲自上门等多种方式联系到本地区制造类、建筑类、信息类、财经类等与我校专业相关的企业进校招聘,认真组织好推荐工作。学工处与各系部组织近20家企业召开就业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开辟新的就业渠道,达到用人单位、实习生、学校三方都满意的效果。

(五)开展人才需求社会调查

通过互联网、电话和信函等方式向企业发放邀请函,获取信息,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信息。学校坚持“与市场共舞”,遵循“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原则,立足市场,掌握最新的实习就业动态,加大对用人单位的考察力度,逐步构建并完善“实习——就业——服务”的全方位立体化格局,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安置逐步走向良性循环,做到了学生在外工作安心,家长在家放心,学校输送有信心,真正提高了学校声誉,打通了“出口”,拓宽了“入口”,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六、发展趋势预测

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预测2017我校毕业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就业形势有所好转

2017年江苏经济走势仍将保持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有向好的迹象,为江苏经济带来机遇,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二是江苏经济运行内在动力仍比较强劲。这些将直接带动中职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向好。

(二)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江苏省是人口大省,也是劳动力资源大省,每年均接受大量中职学生,流动频率降低,新招聘人数减少,部分企业用工需求下降。二是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也存在一定差距,企业倾向招聘有经验的社会人员。三是中职学校毕业生在择业上比较盲目,期望值过高,往往只是根据兴趣、爱好、工种技术含量高、待遇理想等来选择职业,并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同时,面临大专生、本科生同台竞争,不能发挥中职学生的优势特点,导致面试的成功率较低。

七、就业工作挑战和展望

2017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就业观念偏差、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从接纳学生实习就业的企业单位反馈情况来看,我校目前的毕业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纪律观念淡薄、怕吃苦,学生对就业单位忠诚度不够等。而受社会风气及家庭因素影响,有些学生的择业观念不成熟,就业过程中过于关注经济因素,关注回报,而忽视个人的发展。个别学生潜意识存在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误区,导致少数学生好高骛远,不愿到基层工作,不愿到外地工作。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学生安置下去后,部分学生由于角色转变适应力较差,出现单位变更有所增加的趋势。比如宿舍条件、员工关系、薪金待遇、岗位变动等因素导致岗位不稳定,反思这些学生的不足,恰恰也是目前我们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长此以往,会有损学校的声誉。我们将加强在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

改进提高措施:

1.培养学生应对挫折和吃苦耐劳精神

教育学生,人的一生难免会有挫折,关键是遇到挫折后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战胜或适应挫折,让学生在挫折和失败中磨练自己。择业是人生的第一步,要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从而积累社会经验,走向成熟,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踏实做事

教育学生在学校努力学习、苦练技能;到社会上低调从事、谦虚做人;到单位勤奋工作、刻苦磨练。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不会要求过高,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才会产生工作从基层做起更有利于今后发展的认识。
  3.教育学生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

让学生知道参加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学生要做的是尽快进入角色,摒弃不良情绪,不要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学生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

4.开展职业指导活动

全面组织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活动。针对学生所关心的专业与职业关系、今后就业去向等问题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的教育。针对行业发展、岗位要求和就业形势,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实习、技能竞赛、工厂化实习训练等活动,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择业技巧、创业指导的教育,使学生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自信心,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顺利就业。

【打印本文】

手机扫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