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能部门 > 督导室 > 正文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日期:2017-10-15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苏教办职〔201614号)、《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和《泰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要求,做好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下简称“诊改”),持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五、六中全会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落实教育部、省、市有关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精神要求,推进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推动学校主动适应和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打造高效的内部质量保证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充分履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确立质量生成观,积极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保证学校办学方向准确、办学条件完善、管理规范高效、创新特色明显,不断深化学校的质量内涵,推动学校持续向高位发展,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为实现“泰州前茅、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群众满意”的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为:

1.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通过“诊断找出差距——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评估实施效果”循环运转的工作流程,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改工作机制;

2.坚持落实标准和突出特色相结合,以诊改为手段,基于学校发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师成长、学生成才五个层面,构建相呼应的诊改规划目标体系和全要素的诊改标准体系;

3.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实施相结合,立足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以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名师工程打造、品牌学生培育为抓手,引导全校师生员工提升质量意识,形成学校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三全”育人的新格局;

4.坚持充分利用和自主建设相结合,基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系统,全面、真实、准确、及时采集学校诊改数据进入省、国家数据平台,推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整合部门业务系统,搭建动态化的诊改数据分析平台和网络化的诊改信息发布平台。

三、主要任务

依据国家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泰州市教育局下发的有关教学诊断与改进文件精神,确定学校诊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三体系一平台”。

1.建立规划目标体系

完善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子规划,子规划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信息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生发展等子规划。按照“学校规划——二级单位工作计划——专业(群)建设方案(年度)的目标梳理流程,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链。其中专业(群)年度建设方案包括专业(群)、课程、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学生发展、质量体系保证等建设目标,可分学期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任务、措施及预期效果,形成学校总体规划、二级单位工作计划以及各个专业年度建设方案相呼应的目标执行链。

2.建立诊改标准体系

依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子规划,根据组织机构职能归属明确二级单位责任权限与工作职责,确定具体工作任务与工作标准,并细化到相关岗位,编制岗位任务书与岗位工作标准。依据人才需求状况调研与论证,实行订单培养和试行现代学徒制,结合专业建设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和滚动修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国颁、省颁课程标准,结合校企深度融合和工学交替,明确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细化课程考核标准和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完善课程建设、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标准,高效达成课程目标,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依据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为抓手,结合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编制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与工作岗位标准,完善教坛新秀、教学能力、专业(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等评选标准,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根据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依据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和学生守则,结合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完善学生专业技能标准、社会实践标准和毕业标准,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制定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完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评选标准,落实品牌学生的挖掘与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3.构建内控激励体系

在学校党委和校长室的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质量这一诊改核心主题,立足校系二级管理,明确20个二级单位职责,优化学校治理结构,构建学校治理及质量控制三环结构体系(如下图1所示),成立学校诊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诊改工作办公室,挂靠校党委、校长室)和学校教学质量保证委员会(下设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挂靠督导室)对学校诊改工作进行决策指挥,学工处、团委、教务处和培训处是目标实施部门,高职部、单招部、机电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经贸化工系是质量生成核心(直接面向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总务处、信息中心是学校资源建设中心,党办、校办室、教科室、财务科、安全办、工会是支持服务部门,督导室和监察办是监督控制部门。根据二级单位工作职责,完善管控事项工作流程,编制适用范围、操作流程与控制重点等级在内的学校内控制度文本及流程图。文本包括权责单位、流程步骤、相关文件;流程图包括输入资料、流程步骤、责权单位、输出资料。同时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实施学校内部控制。

面向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建立“学校——二级单位——专业(课程)”三个层级的质量分析、报告、信息发布体系,及时反馈实施、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反馈质量诊断结果与改进建议。培育学校现代质量文化,倡导质量“零容忍”理论,提倡“第一次把事情做好”,不断提升标准内涵,营造人人看重质量、人人打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氛围,按五个层面分别制定激励政策,开展评先评优,优绩优酬,发挥榜样作用,弘扬正能量,施行绩效考核,落实绩效奖励。

4.打造智慧诊改平台

大力推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为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师教研、学生自主学习等提供信息化平台。做好省诊改工作数据系统平台的安装与调试,整合学校现有的业务系统,建成覆盖全员、贯穿全程、覆盖全面、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动态诊改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对数据采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学习数据采集的指标体系,熟悉数据平台的各项功能,明确各部门分工和数据采集的规则及要求;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做好工作过程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建立完善的诊改工作台账,坚持“源头输入、部门负责”“谁输入谁负责”的原则,保证数据的全面、准确和规范,加强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充分发挥好海量数据的价值,为教育教学预警提供信息,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另外,在学校网站开辟诊改工作专栏,及时反映工作进展与成果,全面报道工作动态与成效。

依据《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指标体系(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学校诊改工作主要任务安排详见附件(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分解及任务安排表)。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建立“学校——二级单位——专业(课程)”三级质量保证组织,组建学校教学诊改工作领导小组和教学质量保证委员会,全面负责学校诊改工作的决策指挥和全面协调,成立诊改工作办公室和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诊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质量考核;二级单位负责本单位的质量管控,其中教学系部是质量生成的核心,行政职能部门是负责目标实施、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的质量保证部门;建立由专业群负责人(或专业带头人)任组长的专业质量保证小组,由专业教研组长(或课程群负责人、精品课程负责人等)任组长的专业课程质量保证小组,由学校学科中心教研组组长(或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任组长的公共基础课程质量保证小组,由课题项目负责人(如课题研究负责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技能竞赛项目负责人、创新项目负责人、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第二课堂负责人等)任组长的项目质量保证小组,具体负责专业、课程、项目质量的自主诊改。同时,构建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支部书记、分管德育主任、团委书记、团总支书记、班主任及德育教师组成的校内德育工作网络,以班级为单位,以系部为依托,建立三级学生管理体制,整合各方面教育力量,致力于“三访三送”,强化学生德育工作,打造“阳光德育”特色。

2.制度保障

在完善学校章程、行政、教学、学生、后勤、信息化等学校现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关于推进和服务诊改工作的相关制度。建立《教学诊改工作考核制度》《教学诊改工作问责制度》《教学诊改质量保证制度》《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及管理制度》等,将诊改工作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二级单位的诊改结论与其绩效考核挂钩,教师的个人诊改结论与其职务晋升、职称晋级、评优评先和聘任挂钩,学生的个人诊改结论与其评优评先、升留级、毕业等挂钩。

3.经费保障。

为保障学校诊改工作机制正常运行,将诊改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各类人员的培训交流、信息化平台建设、办学条件改善等,以保障诊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持续进行。

五、工作进程

1.组织学习,提高认识(20171月至5月)。建立校级诊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学校诊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诊改工作动员大会,落实诊改“三全”(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跟进)措施;组织召开诊改培训专题会议和讲座,把握诊改内涵与要求,掌握诊改内容与方法,理清诊改时序与进度。

2.制定标准,细化目标(20176月至8月)。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校行政、教学、学生、后勤、信息化等方面工作流程及标准。依据《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好诊断项目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项和关注要点,细化主要诊断点的具体诊断内容;根据部门职责、权限,厘清诊断点的部门归属,落实相应工作任务和对象。

3.现状调研,进行诊断(20179月至10月)。二级单位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服务对象与要求进行调研和梳理,做深入、全面的客观分析,明确发展愿景,找出本单位的问题与短板和特色与亮点,发现阻碍特色培育和创新激发的因素,剖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特色形成的主要途径,进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或实施意见建议,拟定出实施路径、时间节点和可能取得的成效,写出自我诊断报告。在此基础上,编制出学校层面的自我诊断报告。

4.完善机制,自主改进(20179月至11月)。根据工作标准,完善行政、教学、学生、后勤、信息化等方面的制度,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质量保障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二级单位根据自我诊断报告,对照工作流程和标准,根据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改进措施,按时序进度与实施路径进行自主改进,完成自我改进报告。在此基础上,编制出学校层面的自我改进报告。

5.反思总结,撰写报告(201710月至12月)。根据状态数据平台填报要求,组织学校各单位收集、整理、采集数据(包括文字性描述),完善数据平台在内部管理运行中的状态分析和监控功能,分别对五个层面进行质量考核,组织二级单位“回头看”,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凝练特色和创新举措,完成二级单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年度报告。在此基础上,完成学校年度质量报告、学校诊改分析报告和学校诊改工作报告等,完成学校2018年诊改工作计划。

6.循环诊改,迎接复核(201712月至20181月)。根据二级单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和学校教学工作自我诊改报告,进一步落实改进措施,推动持续改进,形成质量改进螺旋上升机制。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要求,整理和提交相关材料,接受市级专家组检查,申请省、市诊改专家组的抽样复核。

 

附件: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分解及任务安排表

 

O一七年十月

【打印本文】

手机扫描访问